——从水库进水口到泵站咽喉,我干了15年,见过太多“选错一台清污机,全站都瘫痪”的血泪教训。

上次在云南某中型水库做改造,设计院给的细格栅清污机参数一看就“外行”:栅隙0.8mm,流速却按3m/s设计,结果一开闸,垃圾全堵在栅前,清污机根本转不动。我当场拍板换方案——不是设备不行,是选型标准没对上。

先说核心参数怎么定。

我用过*多的标准是《GB/T 24671-2023 水处理设备 细格栅清污机技术条件》,它规定了栅隙、过水流速、电机功率等关键指标。但很多项目只照搬条文,不结合实际工况。比如,进水口含沙量高,栅隙太小反而容易堵塞;而含草率高时,又得用更宽的栅隙配合高扬程螺旋输送。

拿我去年参与的浙江某城市污水泵站项目来说:原设计用的是链条式清污机,栅隙1.5mm,结果运行3个月后频繁卡机。后来我们重新核算水质数据,发现来水中纤维类杂质占比超60%,于是改用“齿耙式+可调栅隙(1.0~2.0mm)”的机型,并依据《JB/T 8938-2023 细格栅清污机通用技术条件》第5.2条,把*大允许过水速度控制在1.2m/s以内,再加装自动反冲洗系统,至今零故障。

安装规格更要“落地”。

别以为设备尺寸对得上就行。我见过某电站因未考虑检修空间,清污机吊装孔比设备大15cm,结果吊车根本进不去,*后只能破墙开洞,多花40万。

关键安装参数**对照《SL 383-2023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制造与安装规范》第7.4.3条执行:

细格栅清污机该如何选型?
项目**值实际案例要求
栅前净距≥1.5m某泵站实测仅1.2m,整改加宽
电机防护等级IP68原设计IP54,雨季烧毁
清污机**线与进水渠垂直度≤1‰某项目偏差达3‰,导致刮板偏磨

检测指标不能“走过场”。

很多单位只看出厂报告,不现场抽检。我有一次在贵州某水库项目,设备到货后按《GB/T 24671-2023》附录B做空载试验,发现传动链跳动超标0.3mm,当即退货。后来发现厂家为省成本用了非标链条,这要是装上去,半年内必断链。

现在我做验收,一定坚持三点:

  • 空载连续运行≥8小时,记录振动值(≤0.05mm);
  • 负载状态下测试清污效率,**≥98%(依据《GB/T 24671-2023》第6.5条);
  • 做模拟堵塞实验,验证自动报警和停机功能是否灵敏。*后送你三个能直接落地的动作建议:
  • 开工前**核对《GB/T 24671-2023》第4.3条:栅隙选择要基于来水颗粒粒径分布,别凭感觉;
  • 安装阶段严格执行《SL 383-2023》第7.4.3条,预留检修通道和吊装空间,别图省事;
  • 验收时按《GB/T 24671-2023》附录B做负载试运行,哪怕多花一天,也比后期抢修强。要是你遇到这种情况——设备一开就堵、电机老跳闸、清污效率低,别急着换零件,先回头看看是不是选型标准没对齐。我干这行十几年,*怕的就是“好设备被烂标准拖垮”。记住:“选对型号,比买贵机器更重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