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干了十五年水利河道治理,亲自动手装过六十多个项目的格栅除污机,哪条河的水多、泥厚、漂浮物杂,我心里都有数。今天不整虚的,就讲讲格栅除污机安装位置设计到底怎么定,别光看图纸,得下现场。

河道治理工程格栅除污机安装位置设计规范|实战派施工经验谈

先说个实打实的案例:去年在浙江某市河道整治项目里,甲方原设计把除污机放在进水口上游1.2米处,结果一开泵,垃圾全堵在进水口前,水流一冲,直接卡住设备。我们一查,问题出在安装位置太靠前,没留足缓冲区。按 SL 382-2007 第4.2条要求:“清污机应设置于水流稳定、无明显涡流区域,且距进水口前沿宜不小于1.5m。” 我们立马调整,把位置后移1.8米,加设导流板,这才稳住。这说明——河道治理工程格栅除污机安装位置设计规范 不是画个框就能完事,得结合水文、流速、垃圾浓度来定。

再讲加工细节。我们用的都是Q235B钢,焊接前**按 SL 36-2016 第5.1条做预处理:打磨去锈,坡口角度控制在30°~35°,焊缝要平滑,不能有气孔夹渣。有一次某厂家送来的一套栅片,边缘毛刺大,焊缝凹凸不平,按 GB/T 19804-2017 公差标准一量,线性尺寸偏差超0.8mm,直接退货。他们后来补件时才懂:SL/T 780-2020 要求“金属结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未注公差等级m级”,不是随便焊就行。

喷涂也是重头戏。我见过一个项目,除污机安装完三个月,支架开始生锈,一碰掉皮。查原因,底漆没刷够,按 SL 105-2007 第6.3条,防腐涂层厚度不得低于80μm,而且**分两道涂装,中间间隔不少于4小时。我们后来统一用环氧富锌底漆+聚氨酯面漆,每层都测厚度,确保达标。现在这套设备用了三年,一点没锈。

安装环节更讲究。吊装前,先用水平仪调正基座,误差≤2mm/1m,这是 SL/T 722—2020 第7.4条明文规定的。有个项目,吊装时没注意垂直度,导致主轴偏心,运行时振动大,电机发热。我们拆下来重新校准,还加了减震垫,这才跑顺。

验收也不含糊。我们按 T/CWEC 29-2021 第8.2条执行:空载试运行4小时,检查电机温升、传动平稳性;负载试运行2小时,带实际漂浮物,看是否卡阻、断链。有一回,设备刚启动就报警,一查是栅条间距不对。原来厂家图省事,用普通切割机切的,间距偏差达±3mm,而设计要求是±1.5mm。按 GB/T 1804-2000 一般公差中“f级”精度,这根本不合格。*后换新件,才通过验收。

关键参数对比表:

参数项 设计要求 实际测量(某项目) 是否合格
栅条间距 15±1.5mm 15.8mm
基座水平度 ≤2mm/m 1.2mm/m
焊缝外观 无气孔、夹渣 有轻微咬边
防腐涂层厚度 ≥80μm 75μm

价格这块也别蒙。根据项目规模、材质、自动化程度不同,一套格栅除污机价格在8.5万到55万元之间。比如小型河道用碳钢+手动启闭,8.5万;大型枢纽用不锈钢+PLC自动控制,还得加远程监控系统,就得55万。我们去年接的苏州某项目,就是55万那档,但贵得值——设备用了四年,零故障,维护成本低。

*后三条实在建议:

  1. 安装前**实地勘测水流方向和*大漂浮物粒径,别照搬图纸,河道治理工程格栅除污机安装位置设计规范 要因地制宜。

  2. 所有焊接件**拍照留底,焊工持证上岗,按 SL 36-2016 逐道检查,别让“偷工减料”毁了整套设备。

  3. 验收时一定要带真实垃圾试运行,别只空转,T/CWEC 29-2021 要求的负载测试真能发现问题。

干活就该这样,一步一脚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