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干这行十五年,手上经手的液压升降坝加瀑布水景项目,60多个,没一个省心。前年在浙江金华那个小镇做景观河改造,客户要“白天是坝,晚上是瀑布”,听着简单,干起来全是坑。

先说设备本身。我们用的是12米宽、3.5米高的一体式液压升降坝,配套喷泉式瀑布水景系统。采购时价格报得挺低,说是“含安装”。结果一拆箱,发现钢构件表面焊缝不平整,还有气孔,按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(GB 50205-2020)第8.2.1条,焊接部位**无裂纹、未熔合、夹渣等缺陷。当场我就让厂家返工,补焊打磨,重做探伤检测,耽误了三天。后来结算时,原报价只含基础件,安装和喷涂另算,总价比*初多出近三万。
再讲喷涂。工地现场阴雨连绵,我们把钢构件运到车间,先喷底漆两遍,每遍间隔4小时。按《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》(GB 50212-2014)第6.2.3条,涂层厚度不得低于70μm,否则易锈蚀。可那天工人图快,**遍才刷到50μm就上第二遍,我直接拦住,重新喷。后来实测,平均厚度达92μm,这才放心。
安装环节更讲究。升降坝的液压缸底座**水平,误差不能超过1‰。我们在金华项目里,用激光水准仪调平,一测,偏差0.8‰,勉强合格。但坝体升起后,水流从两侧溢出,明显不对称。问题出在哪?查了图纸,发现预埋螺栓位置偏移了15毫米。按《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》(SL 369-2006)第5.3.4条,预埋件定位允许偏差±5mm,超了就得返工。我们只好拆掉部分混凝土,重新打孔锚固,又花了两天。
*头疼的是瀑布水景联动。坝体升到顶,水要瞬间“哗”地流下来,形成瀑布。可**次试运行,水压不足,瀑布像小溪。原来进水管径太小,设计是DN100,实际施工用了DN80。按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 50268-2008)第4.3.5条,管道坡度应满足流速要求,*小流速不得低于0.6m/s。我们改回DN100,再加装增压泵,流速冲到1.2m/s,瀑布效果****。
关键参数对比表:
项目 | 设计值 | 实际值 | 是否达标 | 依据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焊接质量 | 无缺陷 | 有气孔 | 否 | GB 50205-2020 |
涂层厚度 | ≥70μm | 50μm | 否 | GB 50212-2014 |
预埋件偏差 | ±5mm | +15mm | 否 | SL 369-2006 |
管道流速 | ≥0.6m/s | 0.4m/s | 否 | GB 50268-2008 |
这60多个项目走下来,真不是吹的。液压升降坝与瀑布水景搭配,不是买个坝、接根管子就行。它是一套系统工程,每一环都得卡死。
现在回头想想,有三条经验*实在:
一是进场前**验货,特别是焊缝和涂层,别信“厂家自检”;
二是预埋件施工阶段就要全程盯牢,一旦偏差,后期整改成本翻倍;
三是瀑布水景的管道和水泵要提前核算流量与扬程,别等到升坝时才发现“水不够”。
*后说一句:液压升降坝与瀑布水景搭配,不是摆样子,是靠细节撑起来的。你今天省下的那点钱,明天可能变成抢修费。我见过太多项目,刚通水三天,坝体渗水,瀑布断流,全是因为当初偷懒。别拿工程开玩笑,尤其是这种“白天看坝,晚上看水”的活儿。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