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干了15年水利,清污机和钢制闸门配套选型,手上经手的项目60多个,全是实打实的安装、抢修现场。说白了,这玩意儿不是图纸上画个框就完事,得看现场、看水质、看启闭力、看安装空间——哪一环出错,后期都是麻烦。

先说个真实案例:去年在浙江某水库提水站,原设计用的是齿耙式清污机,配的是平面钢制闸门。结果一开闸,垃圾一堵,清污机卡死,电机烧了。问题在哪?设计时没考虑进水口含泥沙量大,清污机齿耙间距30mm,实际垃圾碎屑小,卡在缝隙里出不来。后来我们按SL 382-2007第4.2条重新选型,改用回转式清污机,齿耙间距调到15mm,筛网加厚至3mm,再配合T/CWEC 29-2021第5.3条要求的现场试运行,这才稳住。
关键参数**对得上。拿我们*近在江西某灌区做的项目来说:
参数项 | 原设计 | 实际优化后 |
---|---|---|
清污机类型 | 齿耙式 | 回转式 |
齿耙间距 | 30mm | 15mm |
筛网厚度 | 2mm | 3mm |
电机功率 | 5.5kW | 7.5kW |
安装角度 | 75° | 80°(防淤) |
为什么这么改?因为SL 382-2007第4.4条明确:清污机应根据过流断面垃圾特性选择型式。我们现场取样发现,水草、浮渣、树枝混杂,齿耙式根本顶不住,回转式才扛得住。
再说加工环节。钢制闸门和清污机连接部位的焊接,是命根子。有一回在河南某泵站,闸门吊耳焊缝裂了,查原因——焊工没按SL 36-2016第6.1条执行,坡口角度不够,焊缝熔深不足。我们返工,重新开坡口,按GB/T 19804-2017控制尺寸公差,焊后用GB/T 11345-2023做超声波检测,三级合格才算数。那会儿连续三班倒,就为把焊缝整明白。
喷涂也马虎不得。去年在云南一个电站,清污机支架刚装完两个月,锈穿了。查下来是表面处理不到位。SL 105-2007第4.2条清清楚楚写着:喷砂除锈**达到Sa2.5级。我们重新打磨、喷砂,用GB/T 8923.1-2011标准比对照片,现场监理拍照存档,这才过关。
安装阶段更讲究细节。清污机与闸门之间的间隙,不能超过5mm,否则垃圾会从缝隙溜过去。我们用激光测距仪反复校准,每台设备都按SL 582-2012第7.4条做安装精度验收。有一次发现偏差3.2mm,直接拆掉重调,不凑合。
价格这块,说实话,5.8万到32万/台,真不是虚头巴脑。小口径、轻载荷的,比如小型灌溉渠,用回转式清污机,配2米宽闸门,5.8**搞定;但像大型水电站、主进水口这种,要带自动控制系统、防腐等级高、启闭力大,一台就得28万往上,32万也不稀奇。
现在说点实在的建议:
-
别光看图纸,去现场看水流方向和垃圾组成。你设计再漂亮,垃圾堆成山照样卡机。SL 382-2007第4.1条讲的就是这个,**实地勘察。
-
焊接和喷涂**留影像记录。出了事谁也赖不掉。按SL 582-2012第8.1条,所有关键工序都要拍照、录像,验收时一查就知道有没有偷工减料。
-
清污机与钢制闸门配套选型方案不是一次定终身,开工前至少跑两趟现场,看看安装空间够不够、电缆走线顺不顺。我见过有人图省事,等设备运到才发现吊车进不去,*后拆墙挪位,耽误工期还多花钱。
说到底,水利工程清污机与钢制闸门配套选型方案,靠的是经验、标准、现场盯。你要是只盯着合同价,后面肯定要补窟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