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在浙江某水库做项目,那会儿正赶上汛期前的抢修。原设计的鱼道结构是直角弯道,水速一快,小鱼根本顶不住,上游种群断档。我带着团队现场蹲了三天,发现水流速度在0.8米/秒时,鲢鳙幼鱼就出现应激反应——这不就是《水利水电工程生态修复技术规范》(SL 751-2016)第5.3.2条说的“鱼类通过流速不宜超过0.6~0.9米/秒”嘛?我们立刻改方案:把原直角弯改为渐变弧形,加设导流板,实测流速压到0.72米/秒,鱼群顺利过坝。

液压升降坝湖泊生态修复闸门区鱼类洄游通道设计|实战经验谈

这事儿让我明白,液压升降坝湖泊生态修复闸门区鱼类洄游通道设计,不是画个图就行。得看水文、看鱼种、看施工条件。我们用的是定制化钢制鱼道箱体,厚度6毫米,热镀锌喷涂前**喷砂除锈至Sa2.5级——这点不能省,不然一年后锈穿,你再补都来不及。加工车间里,每块钢板都打标号,焊接用CO₂气体保护焊,焊缝打磨平顺,焊缝检测按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(GB 50205-2020)第6.2.3条,超声波探伤抽检10%,全部合格才出厂。

安装阶段*头疼的是定位。我们在坝体预留槽口处用全站仪复核,误差控制在±2毫米内。吊装用两台25吨汽车吊对称起吊,慢速下放,中间垫橡胶缓冲垫,防止撞击变形。有个细节:鱼道入口与主坝面之间留了30毫米伸缩缝,填入聚氨酯密封胶,还加了不锈钢防撞角——这是为了应对坝体沉降和温度应力。验收时,我们请第三方做了为期一个月的鱼类行为观测,记录显示93%的本地鱼类成功通过,远高于设计目标的85%。

参数对比表:

项目 原设计 改进后
鱼道长度 45米 68米
弯道角度 90°直角 60°渐变弧
*大流速 0.95米/秒 0.72米/秒
箱体材质 普通碳钢 Q355B热镀锌钢
安装精度 ±5毫米 ±2毫米

价格这块,根据规格不同,价格区间有所差异。比如一个10米长的简易鱼道,含设备安装,报价约18万;而像这次68米带自动清淤系统的复合型鱼道,总价到了62万。客户问贵不贵?我说:你要是不想每年花二十万请人捞鱼道里的垃圾,那这个钱真不贵。

我们干过60多个类似项目,从东北松花江到华南珠江,每个地方的鱼种不一样,水情不一样,施工条件也不一样。比如在云南某地,坝体基础是软岩,我们加了桩基加固,又在鱼道底部铺设卵石层,模拟自然河床。这符合《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指南》(SC/T 7003-2019)中“应模拟自然生境”的要求。

现在说点实在的建议:

  1. 鱼道入口一定要做水位监测和自动调节阀,别等水位差大了才手动调,耽误时间还伤鱼。我们有次没装,暴雨后水位差达1.8米,鱼直接被冲下去,整段白干。

  2. 焊接完**做水压试验,压力0.6MPa,保压30分钟,无渗漏才算过关。别信“看起来不漏水”,现场试过才知道。

  3. 验收时别只看图纸,要实测流速、水深、鱼群通过率。我们有项目光看图纸合格,结果鱼一条都不来,回头一查,原来是导流板角度不对,水压分布不均。

液压升降坝湖泊生态修复闸门区鱼类洄游通道设计,不是纸上谈兵。每一根焊缝、每一道工序,都得经得起鱼的考验。你要是真想让鱼能回家,就得比鱼更懂水。